BOSS 專欄

沒有捷徑

走進書店,擺在第一排的書總是”如何快速致富”、”如何快速學會英文”、”如何快速學會….”,我深怕自己的小孩也掉入這樣的漩渦裡。

曾經有個家長問我:「這間教室是要教小孩做木匠的嗎?」我回答說:「這間教室想教學生的,是學習任何能力的態度與方法。」

醫生與修車技師的工作看起來似乎是完全不同的領域,但如果仔細分析一個成功的醫生與一個成功的修車技師,其養成的方法其實是一致的。他們一樣都是由實習生做起,由實作中,在正確與錯誤中不斷的檢討改進中進步,再輔以資深的長者予以適時的指導。其是否能成為一個好醫生或好技師,其關鍵只在於他嘗試的夠不夠多,是否將這些經驗做好統計與整理吧!

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有感冒看診的經驗吧!看診時醫生都會問一下:「您有鼻涕嗎?有咳嗽嗎?有痰嗎?」再請您張開口看喉嚨裡有什麼異樣,再依他的經驗開藥給你,最後不忘請你3天候再回診,好讓他檢討一下他的判斷對了嗎?如果不對他就會再換種藥給你。所謂的對症下藥,說穿了就是經驗的累積!

大家比較沒注意的,其實修車技工也都是如上述的過程來修您的車。譬如說,您先告訴修車技工,車子開起來前輪有雜音,修車技工推斷可能是避震器壞了,拆開後發現不是,再推斷可能是支撐架壞了,但也是拆開後才能確定,並予以更換,只是這個過程您未參予罷了。

基於以上的觀察,創辦這間教室想帶給我的小孩與大家的小孩的,就是:不論面對任何技能:音樂、語文、繪圖、木工不論將來走向為:音樂家、文學家、工程師、律師、醫師,方法都是一步一步從基礎實踐中改進的過程,親手去實現自己所想要的,而這些過程是沒有捷徑的。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7.11)



親子活動

這次活動做出很多很好的作品。遺憾的是在最後發表時,大多數的孩子畏懼出場報告,不敢表達自己。我想有部分的原因是這次的活動前置作業太短,孩子的作品並不是花很多心思想出來的。因此,明年我們將在活動進行前,提早讓老師可以跟孩子做討論,引導孩子創作的想法,並在成果發表時能很高興的向大家說明作品。勇敢的表達自己,也是一種必要的能力。

摪!摪!摪!摪!

年度親子活動大賽 ~ 彈珠迷宮之彈珠跳火圈 創作大賞

一年一度的親子活動大賽是讓爸爸媽媽能與小朋友一起動手去完成屬於自己的作品,在活動的進行過程中,爸爸媽媽除了能體驗一下小朋友平時練習做木工的趣味外,還能與小朋友一起進行思考設計,創作出屬於一家人的精采傑作哦!

今年的活動共有十組的隊伍參加,有爸爸媽媽、表哥表姐、有同學朋友,更有爺爺奶奶的熱情參與。各組無不卯盡了全力,在揮汗如雨的辛勤努力下,創作出了絕佳的創意彈珠迷宮,而除了作品外,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都帶著滿滿的笑容回家,這就是親子活動的最大用意。

首先,相當感謝今年各位家長與小朋友的熱情參與,讓教室在寒冷的冬天充滿無比熱情的笑容,看到今年這麼多充滿創意與趣味的作品,真的是讓人感到無比的興奮。

親子活動是教室希望促進爸爸媽媽與小朋友間的交流而設計的活動,活動目的很簡單,就是一家人共同去完成一件屬於一家人的作品,透過這次一家人一起玩木工的過程,看到所有人嘰嘰喳喳的熱烈討論,快快樂樂的鋸著木頭,然後帶著自豪的笑容回家,我想這將是教室今年送出去最好的新年禮物。

小小的省思:今年的親子活動完美落幕了,參加的各組都創作出了很棒的作品,但最後讓小朋友上台介紹的時候,卻發現大多數的小朋友都有點害怕上台介紹自己的作品,這不禁讓我想了許多,「表達自己」這件事對大部分的小朋友來說似乎都有著莫名的壓力,究竟是為何?我想這將是教室未來思考與努力的重點了,勇敢的表達自己,也是一種必要的能力。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01)

好好玩一場音樂會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台灣的小朋友在小時候總是很喜歡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看,上課時畫的圖、做的勞作、或者是寫的文章,但似乎隨著年齡越大,漸漸的小朋友就越來越不敢上台表現出自己,一上臺就說不出話了,這個偶然的發現讓我思考了許多………

去年七月,到德國南部巴伐利亞旅行。一個下午,車子開入威斯教堂的停車場,陣陣樂聲傳入耳裡,深覺幸福,因為有機會圓我在教堂裡聆聽室內樂的夢了。只是我沒想到會是在一個座落於偏僻德南草原上的世界遺產教堂內。

進了教堂一看,是一群十來歲的小孩在練習今日晚上的教會音樂會。我欣賞了兩個多鐘頭,發現每一位孩子都玩的很快樂,我無法想像再兩個小時,他們就要在坐滿人的教堂舉行演奏會。

這讓我回憶到台灣孩子們的音樂發表會,每個小孩上台的那種緊張僵硬的樣子。因為家長們永遠期許他的小孩是這場發表會最好的一位。我腦中浮現一個情景:發表會前這一個月,媽媽不斷催促著小孩:「還有一個月就要發表會了,還不趕快去練習,你已經花了我幾十萬了,不要在台上丟臉!」。孩子只好在很大的得失中練習,上了台更是害怕自己錯了一個音符,因為這個錯的音符可能會讓他得到很大的責罵。

我想這最大的差別,是歐洲人把音樂視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卻希望每個小孩都能在比賽中得到第一名,家長的過度期許,也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失去了樂趣。

我認為孩子們的很多學習,都是人格與嗜好的培養,而不是要成就專業技能,所以,學習過程重要性應該大於結果。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04)

還記得孩子的第一個作品嗎?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從零開始已經三年多了。回顧這三年多來,有許多的孩子從種子班、啟蒙班、木工班一路跟著教室成長,也漸漸看到他們對自己雙手的自信,而孩子們對自己雙手的自信正是教室下一個階段的基礎。

“下一個目標就是讓孩子們朝發明造物班邁進。”我們希望孩子在升到發明造物班時能自己有做不完的作品題目及熟練的工作程序,老師只是他們的顧問。因此下學期開始,我們會把木創班每一個作品的時間拉長到四週,讓孩子們在動手做之餘增加思考、計畫、回顧的時間。希望藉由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來豐富他們的作品,並藉由文字與手繪的方式記錄過程與結果。我們也希望留下一點時間讓孩子們回顧他們工作的過程來做為下一個作品進步的原動力,而這樣的目標就是希望讓孩子們對自己的雙手有自信後,對自己思考創造的能力也會產生自信。

我想進到發明造物班的孩子們,發明造物已是生活的一部份,木頭已經不是他們唯一的素材,人生的每一階段都是他們的素材,最重要的是藉由木工創作已經讓他們有良好的學習能力。

對孩子們來說,上述的目標是一種挑戰,期盼所有的家長和我們教室的所有夥伴一起耐心來陪伴孩子們的成長。還記得孩子們第一個木工作品嗎?只要我們願意給孩子時間與機會,再加上適當的鼓勵與稱讚,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11)

原來創意是這樣來的

前幾天聽到有家長詢問老師,”我的孩子的創意好像不足,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的孩子”趕快”有創意呢?”

記得幾年前帶孩子到名古屋參觀”豐田實業技術博物館”,此館有二個展示主題,一是紡織機,這是豐田起家的產業,目前豐田仍是世界著名的紡織機製造商,另一個則是大家熟知的汽車。而豐田不諱言的向大家展示豐田由紡織機跨入汽車的領域的第一步,是買回一台福特T型車,分解後一個零件一個零件複製,再依樣組出一台掛上豐田標幟的汽車。

從這裡我回想到幾年前View Sonic 的工程師帶了一台Apple有昇降功能的LCD監視器,來到我辦公室,他很驚訝的告訴我,這結構怎麼跟我桌邊的一台正被拆解開來作測試的電風扇結構完全一樣。一群人會心的一笑,原來Apple工程師的設計是模仿來自電風扇。不過後來這台Apple的監視器賣得並不好,因為工程師忽略了一般用電扇時並不會盯著它看,而使用電腦螢幕卻是近距離的直視,所以一點點的晃動就會讓人不舒服。在我的辦公室裡,一群人七嘴八舌之下就把一個機構類似,但強度增加不會再很容易搖晃的LCD監視器高低調整機構的草圖畫好了。目前這個機構還使用在很多LCD監視器上,只是它已經經過了無數次的修正,變得更簡單,更輕巧吧!

其實所有的創意都是從模仿開始,只是模仿當中孩子們得到什麼啟示?

創意的另一個來源是”好奇”,為什麼是好奇呢?因為”好奇”你就會更有興趣的多”觀察”,而觀察便是模仿的第一個步驟,我常說讀機械是豐富我的人生的第一步,因為機械的知識讓我一發動車子,腦中就想到一個幫浦從油箱幫出汽油,經由噴嘴氣化注入汽缸,再經由火星塞點火,燃燒產生壓力,推動汽缸,再經由火星塞點火,燃燒產生壓力,推動活塞.再由曲軸將直線運動轉為旋轉運動,經由變速箱,差速器的速度轉換,最後驅動輪胎,使汽車前進。也讓我一彈下鋼琴琴鍵時,腦中就浮現了我的手指已帶動了幾只槓桿,帶動琴槌敲擊鋼弦而發出聲音,其實應該應該這樣的知識滿足了我的”好奇心”。因此我常帶著好奇猜身邊的東西是如何達到它的功能,也常常把它拆開證明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樣,而這樣的”好奇”也讓我的工作更順利,因為我腦袋裡的資料庫越來越多了。

創意是沒有捷徑的,它是必需經由觀察、模仿、檢討、改進一次一次往覆的實踐來提昇的。其實這也是發明造物教室課程的目標,經由種子班-啟蒙班-木工班讓孩子們練習手的技巧,再經由木創班,培養孩子們觀察思考的能力,最後在機構班讓孩子們多了解一些構造的動作原理。孩子們自然能在實作的過程中經由觀察,模仿中培養出創作的興趣與信心。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9.01)

創造從錯誤中成長的機會

前幾天雅惠老師拿了一塊鋸一半的板子問我:「這個學生說他要30*30cm的板子,鋸了一半他覺得太大了,他鋸不完,因此要求老師給他一塊15*15cm的板子。教室有些老師認為,就給他一塊新的板子,因為他已知道想的跟做的是不同的,他修正了;有些老師認為他應該要承擔錯誤,繼續完成,你怎麼想呢?」

我想了一會兒說:「30*30cm一才的2分夾板要30元,如果這30元能讓孩子知道他能做的比想的少很多,從而修正他的目標,是一個很不錯的投資,但如果讓孩子就從錯誤的這塊板子鋸出一個比較小,比較符合他的能力的東西,我們是不是能讓孩子更清楚它是可以從錯誤中想辦法去修正成他的新目標呢?」

這就回到雅惠老師與家長們的疑問:「也許物資生活較匱乏能給孩子較多的啟示,但是整個社會環境又不是我能改變的,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的答案是:我們要多用點心創造機會讓孩子從錯誤中修正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9.08)

幫助孩子成長的環境

在今年的暑假,帶了小朋友到德國狼堡福斯城參觀,小朋友很興奮的要去開小汽車,而且開完了車可以有一張德國駕照。去報名時才知道這張駕照是要跟真的駕照一樣,一步一步學習才能有的。

首先他們要先開模擬車,看著螢幕的情況會有聲音引導他們踩油門、煞車、左轉、右轉,接下來拍照、數位簽名、填姓名、住址,此時小姐問我他們會英文嗎?我說一點點而已。不一會一位小姐穿著大外套進來,告訴我他是來為我翻譯的,我們將上去看一部影片,很抱歉是德文的,他會替我翻譯,也請我再翻譯給小朋友。

影片開始了,一個小朋友起床了,今天是他第一天騎腳踏車去上學,影片詳述要騎在車道的右側,要禮讓幹道,如何過圓環,每個交通號誌是什麼意思,結束後每個小朋友都要回答3個題目。我們家小孩也不例外。結束後,這位小姐拿起大衣又匆匆的離開了。

我很欽佩德國人的敬業及尊重每一位遊客,他不會因為我不懂德文或小朋友不會英文就放棄他們的程序,反正小孩就是要開車而已。而是很堅持的從很遠的地方調一位小姐來為我翻譯,再透過我翻譯給小孩。

我也很羨慕德國的小朋友可以在生活與遊戲中學習到生活必備的知識與技能,我希望發明造物教室也可以帶給台灣的小朋友這樣的環境。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9.11)

我想讓孩子學會創造驚嘆的能力

畢卡索的抽象畫讓人驚嘆!達文西的巧思令人驚嘆!朱銘的太極雕塑令人驚嘆!………,令人驚嘆就是令人感到驚訝、驚喜、讚嘆,一個能創造驚嘆的人,就表示他能想到跟別人不一樣的點子,能創造出跟別人不一樣的事物,而這就是教室一直以來的初衷。

前陣子鴻俞老師告訴我,他的碩士論文是鐵窗的美化,我很好奇他為什麼選了這個題目。原來他是覺得台灣街道的防盜鋁窗為什麼全部都是一個模樣,毫無變化。

這讓我想起08年時到瑞士東南方小鎮旅行看到的鐵匠工作室,它的素材就是扁鐵、圓鐵和角鐵,剩下的就只有鐵匠的創造力了。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在歐洲小鎮裡,常常會讓我們看到令人驚嘆的門把、令人驚嘆的招牌、令人驚嘆的欄杆的原因吧!

為何有這樣的差別呢?我想是下面幾個原因:

1、 他們的工匠是受到尊重的。

2、 他們的工匠是有自信的,對自己的工作是感到驕傲的。

3、 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小就一直在創造力的培養中長大。

上述三項中的第一項需要靠整個社會的進步,第二項及第三項應該就是我創辦這間教室想要帶給孩子的。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10.02)

準備與應變

原訂4/17晚上搭德航班機到漢諾威參加4/19-4/23的工業大展,4/16晚上接到德航通知因冰島火山灰航班取消,經過一番努力改訂到4/19的班機。4/19早上在航班訊息顯示正常的狀況下飛往香港,準備搭下午1:30由香港飛法蘭克福的班機。不料到了香港已改成延後24小時,只得到香港找旅館等一晚。隔天一大早就去check in,終於在下午3:10飛機起飛了。這是我數十次歐洲旅行第一次未將抵達後銜接的飛機、火車或租車訂好。因為在飛機起飛前我完全不知道何時能出發。

4/19晚上8:40飛機終於降落在法蘭克福機場,但前往漢諾威的班機取消了,最後一班8:47往漢諾威的火車開走了,租車公司也只剩豪華車種還有車。深夜裡的我開著Audi A4在德國高速公路奔往漢諾威,午夜12:30終於抵達,check in、還車,回到房間已經午夜2:00,但我終於可以在展覽第3天早上7:00抵達展場開始佈置我的攤位。

看起來這是我的應變能力讓我終於順利到達,但事實上是我做了相當多應變的準備:

1、我有豐富的歐洲旅行經驗、我熟悉歐洲的火車系統及租車系統、我也有很多歐洲駕車的經驗。

2、出發前我已將所有可能的火車時刻查好。

3、我設想如果飛機取消、火車客滿我只有租車一途,所以我帶了國際駕照、地圖並預先規劃好路線。

我想教室期望小朋友紮實的練習各種木工技巧,希望他們從錯誤中修正,這都是培養他們在未來創作中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更希望藉由這樣的經驗,去面對未來的人生考驗。

陳學聖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10.06)

Me too的目標

<BOSS 專欄> Me too的目標

從這間教室開始營運的那天起,Boss就不斷告訴我們:「商品品質是最重要的,唯有將品質做好,才能獲得消費者認可,也才能擁有市場。」 在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他經營公司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了!!

------------------------------------------------------------------------------

Me too的目標 文//陳學聖(發明造物教室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