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欄

讓小孩當自己的主人

讓孩子當自己的主人”這句話對很多大人來說是很可怕的,因為孩子一但過於自由與毫無限制,這將是可怕的開始。不過在此「讓孩子當自己的主人」並非字面所述,這是一種心靈的解放,在安全的狀況與一些限制下,透過引導讓孩子發揮內心的本質,因為這些本質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教育學習,漸漸消失不見。

在這半年的木工教學,觀察了小朋友與家長的互動,有幾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有位小朋友他來教室上課不久,直線的鋸切有了很大的進步,於是課程結束後,我請小朋友的媽媽進來看他鋸切直線的樣子,最後的作品已經不是重點,反而是鋸切的那一刀,成了當天他們之間最愉悅的話題。

還有一次,有位小朋友他在上課時間結束時尚未上色,我便請媽媽進來協助他上色。媽媽進來後,已經不在意他上課專不專心的問題,而是全心幫助兒子完成”他的”作品,小朋友調好自己要上的顏色,媽媽就在旁協助他完成。這天的他們真的好快樂。

就創作作品而言,其實還有很多事,小朋友是沒辦法真正做自己的主人的。首先他們的創作已經被侷限在老師所設立的題目,所給的材料下,再加上外在環境所給的價值觀是另一種侷限,由此可知,小朋友的作品並不完全是自己的創作,而是依別人理想狀況下早已設立好的。我們是否該想想如何讓小朋友做自己的主人,而且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讓其他人知道他就是要這樣做呢?

人是視覺的動物,有百分之七十是利用視覺做為認知的感官,所以我們大部分的人當然是以眼見為憑作為他們對孩子唯一的判定,我們該如何要從孩子的角度看作品,而非以大人的觀點去評判小孩的作品,我想這是所有大人們都該努力的方向。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7.11)

一次上課只給一種東西

接了機構班好一陣子,總想讓孩子做一些不一樣的作品。在試做了啟創班的彈力彈珠台之後,發現十分受到孩子們的喜愛,於是機構班的彈珠台構思就這麼產生。而既然是機構班的教案,自然不能太簡單,那就來做複雜的版本吧!於是複合式彈力彈珠台就如此誕生了。想想整個作品真的很複雜,共有4層板,5大系統:軌道系統、發射系統、關卡系統、控制回本位系統,以及打擊系統。

剛開始時孩子興致高昂、信心滿滿,我也在每ㄧ節上課時,花費0.5~1小時的時間為孩子解說該系統的原理是什麼、又是如何運作的、該怎麼做比較好……等,希望將所有我知道的都告訴他們。然而,隨著課程進度的拉長,而且在每ㄧ次的製作過程中都有不同難度的問題產生,這些一次又一次的問題都讓孩子的自信心遭受到打擊。漸漸的,孩子的趣味感消失,自信心降低,也讓我反省自己來。

當老師的總想把自己會的所有東西都將給學生,但是回頭想想自己,不也是在人生路上走了30多個年頭才有這ㄧ點點的知識與想法嗎?又怎能要求一位國中的孩子在短時間之內消化完全、聽懂、甚至應用出來呢??

這些孩子真的還很小,一次上課只給一種東西,看來雖然簡單,但是如果能讓孩子在保有興趣的氛圍下,完成每一次的作品,成就每一次的自信,這不正是一步一步的在幫孩子打好基礎嗎?我相信有了這穩固的基礎,相信這些孩子將來一定能飛得比我們想的還要遠、還要好。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01)

能力的培養

木工教室一直希望給小朋友的不是技術,而是能力。而這能力是什麼,老實說教室一路走來仍在摸索,而獨力完成能力與自發性快樂學習是我們目前找到最適合的答案。

「獨立完成能力」指的是小朋友可以自己規劃自己要做什麼,然後透過適當的流程安排與實際製作,最後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因此,教室老師們的角色是協助小朋友充分運用設計小書,來進行「計畫」→「思考」→「製作」的流程練習。

「計畫」:課程中先畫設計圖,透過設計圖的繪圖過程中,用以建立各學員對今天課程作品的設定,建立個人今天的目標。

「思考」:針對各學員的設計圖加以討論,用來訂定個人的工作流程、加工順序與時間分配;其中設計圖是否有要做初步修正的地方一併加以檢討。

「製作」:依前步驟所訂定的工作流程循序加工,注意加工的順序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未來要記得修正),前面的設計是否有誤(有誤的部份請再行修正,並於未來作此類設計實要避免再犯)

「獨立完成能力」的培養,在於一次次練習與經驗的累積。而能讓每次的修正都能為下一次所用這便是有價值的了。

而「自發性的快樂學習」指的是什麼呢?這裡藉由課程上的案例來跟大家說明。

「忍受挫折」:我有一位木工班的學員,剛使用電動工具做鋸切練習時非常挫折。因為對首次接觸跳鋸機的學員來說,如何讓跳鋸機能夠沿著你所繪製線條前進,是相當考驗加工者對於加工物的掌握功力。一開始時,常常會有該直的時候不直,該彎的時候不彎的現象發生,而面對這樣的狀況,如何還能平心靜氣的接受並且繼續加工,就要看個人對於挫折的忍受度有多高了。

「修正自己」:後來在正式課程進行之前,首先便是每堂課都進行跳鋸機線條練習。一方面將前一堂課的手感抓回來、另一方面讓他能夠定心準備上課。而在後來的練習當中,便發現他對於木板的掌握度變高了,該直便直,該彎則彎,因為他已經透過每次的練習過程,修正出自己與機器之間的默契。

「挑戰未來」:當你能妥善運用手邊工具時,也就是你能展翅高飛的時候。而在此時,便能去接受更進一步的挑戰,向未來的各式練習邁進。

木工創作其實是一項非常個人的創作,因為常常要自己跟自己相處,所有加工過程沒人會幫你做;此時「自發性的快樂學習」便非常重要,自發性的學習除了能夠忍人所不能忍之外,就算在漫長的過程中都不以為苦,所表現出來的不僅是工作的完成,而是對事情的堅持與個人毅力的呈現。

木工教室期待自己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也衷心的期望每個在教室上課的小朋友,都能”帶走”這些能力。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04)

改變

距離上課還有5分鐘,只見一群孩子每個人自發性的穿上圍裙、衝上樓上教室,熟練地將上課要用的設計小書、工具箱、鉛筆與橡皮擦,全部自動地準備好、就定位,興奮地等待老師進教室開始上課。這是他們上過四次課後養成了的習慣。

還記得他們剛來上課時,有人還沒做就嫌作品太簡單;有人老師在台上講解,他老愛在底下故意插話,希望引起你對他的注意;有人畫設計小書時,造型畫得比法拉利跑車的流線外型還要更流線的造型;有人工作時慢條斯理,動作老是慢半拍,甚至有時還會停在那兒半天不動作,就好像電腦當機一般。走過去拍他一下肩膀,問他怎麼了,他說:「我在思考!」(臉上三條線);更有人要下課了才又咚、咚、咚的跑來說,他要這裡再加什麼、那裡再加些什麼的,而無法準時收工下課。

經過2個月8堂木工課之後,他們不再會嫌作品太簡單;設計小書裡的流線造型好像也消失了;老愛在底下亂放炮的同學會先舉手再說話;而那位動作老是慢半拍的同學,似乎手腳變得俐落了許多,因為他知道教室的守則是「準時上課、準時下課」!

其實,看在我的眼裡,我的心中知道----這些孩子們長大了,改變了!在每一次上課的磨練與要求中,他們知道自己手的能力在哪裡,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他們在無形中學會了規矩的遵守與時間的掌控。我想這種自發性的轉變是會內化到他們心中而永遠記住不會改變的!!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07)

我很喜歡當老師

剛來木工教室時,記得BOSS曾經問過我一句話:「你喜歡當老師嗎?」

我當時的回答是:「喜歡!但是不是很喜歡教這麼小的小朋友。」

今年是我進到木工教室的第三年,從一開始的生澀到現在的迎刃有餘,過程中教過了大大小小的小朋友,也看到了教室的成長。

一開始根本沒想過會在木工教室待這麼久,也以為教室只是一家教木工的才藝補習班,但是隨著與教室老師們的相處,看到教室裡的每個老師都是如此認真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單純的想讓小朋友得到一點學校學不到的東西,我似乎感受到從一些教育理論書中看到的所謂「教育」的真正涵意。

人們對於教育二字的定義有無數種,但最重要的不外乎是讓受教育的小朋友學習到一些正確的觀念與態度,一些可以受用一輩子的觀念以及面對事情應有的態度,而這正是我在木工教室這裡所感受到的。

最近,可能是因為成果展剛辦完,很喜歡找老師聊天的BOSS常常談到一件事:「這間教室的成果絕對不是幾年內就可以看到的,如果等到十幾年後,某一個曾經在木工教室待過的學生回想起他在這裡的學習經驗,發覺對他自己真的從這裡學到了一些他一輩子受用的東西,那這間教室就算是成功了!」。我很喜歡這段話,很浪漫、充滿希望,但也很不實際,於是我回答說:「那BOSS你要撐得下去才行」,BOSS想都不想的直接回答說:「你也要撐下去才行」。

我不喜歡說些虛無飄渺的話,也不知道自己能在當老師這條路上撐多久,現在的我只知道:「我很喜歡當老師,當老師讓我很快樂,很幸福!」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8.11)

比木工多更多

發明造物教室,是一個小孩愛來,家長可能有一點愛來,而老師們更愛來的地方。在課堂中,我們有無限可能,孩子們的夢想,透過自己的雙手,還有老師的協助慢慢實現。

「你們可以做得跟樣品一樣,但是,最好不要一樣」,任何老師或是家長,不免俗的看到作品創意十足、不同以往,都會發出讚嘆聲,但這卻是很多的掙扎換來的。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如何完成孩子們的大夢?

這樣新的作法萬一失敗了,家長看得到中間的過程與價值嗎?

孩子堅持要做的樣子,可能不是大人眼中好與美的樣子,有多少人可以欣賞呢?

嘗試錯誤是很有價值的過程,但是家長能接受這樣的產出嗎?

這種種都讓我每次面對孩子們的堅持或是不同想法時,都感到無比掙扎,我不想孩子的手是做出我的想法,創作應該是快樂開心的事情,老師做的事情應該是陪伴,然後在適當的時候協助孩子,但時間的限制、家長的期待與比較都會是很大的挑戰。但我其實就是想看看,「他們會變出什麼有趣的把戲」。

然而「這是一種學習」,其他老師點醒我。讓孩子學著在環境的限制下調整自己的步調與思考,包括時間的安排、目標的取捨,明確的告訴孩子他擁有的時間與資源,讓他自己去選擇與調配工作流程與目標,也是一種訓練。BOSS常說:「發明造物教室帶給孩子的絕對不是只是木工的技巧與知識,而是更多他們這一生中更需要的技能」,這也是這裡迷人的地方。

因此,秉持著這間教室的初衷,我們並不打算限制孩子們的創意,老師們也總是準備好隨時接招,為他們的夢想砌上鋼樑,不過,我們將帶給孩子更多,時間的規劃、進度的安排,他們在學習,老師們、家長們也是,學習收放多少空間、學習欣賞與看出價值,這是一間「在前進」的教室。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9.01)

一塊磚頭的教學

一塊磚頭的講法是來自於我大學的體育老師,這四個字所指的是:若將每個人比喻成不同的建築物的時候,如果你甚麼都不會你就是一塊平地,如果你已經有了一點基礎你可能就是一間平房,如果你很強了那我叫你是高樓大廈!但是呢!不管你是哪一種建築物,上完這學期的課後,我能夠在你的結構上,再往上多加一塊磚頭,讓你比以前的你更高。

第一次聽到這種講法,但是卻與教室的教學相互印證。

教室的學生有很多種,雖然只有六七十人但是每個人的特性完全都不一樣,

所以若是以大班制,根本無法兼顧個別差異!教室所採用的是分班分級制,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依據年齡及學齡的不同而分配在不同的班級,像是不同的建築物。

雖然這套制度是有一定的規劃,但是並不死板;因為個別差異的不同,而升班的速度也不一樣。這邊的老師也都是抱持的一塊磚頭的理念!

教的不只是木工,還有我們所表現出來的身教!

我們不奢求,讓你一堂課就變成木工達人;

我們也不奢求,你上完一期的課後,能藉由木工去培養創造性的思考;

我們更不奢求,當你上了一年的課後,你就能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只希望!每一堂課,都能讓你在自己的建築物上,堆上一塊磚頭,讓你自己知道,自己又多會了一樣東西,能力又更純熟了。

而我們最盼望的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你,回來告訴我們:「來這裡上課,是值得的!」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9.05)

笑容的魔力

在發明造物教室已經有四個多月了,在這裡認識許多小朋友,每個小朋友臉上總是掛著天真無邪的笑臉,開開心心地做木工,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信歡喜,老師們也因他們的歡笑而感到驕傲。

剛開始上班的時候,需要不停地做教案,有時更因教案太簡單,而忽略了幾些小問題,但是嘉俐老師和雅惠老師總會給我許多小秘方。讓我知道必須站在小朋友的立場思考,小朋友不是大人,相對的力氣也就比較小,於是我體驗第一次用左手鋸木頭,了解小朋友的力氣就如我們左手的力氣一般。現在我知道準備一個教案目的在於課堂上教小朋友時,進行的步驟流程能夠更順利,才不會拖延下課時間。

在暑假中第一個接觸的小朋友,是一個長得很可愛的混血兒,對於從來沒接觸過混血兒的我,實在充滿好奇,覺得他很有趣,但是漸漸地,他的惡行也一一出現了,總是嚷嚷「不上課、很無聊」的話,甚至還衝出教室,整個不是我可以控制的範圍,首位碰到的小朋友就這麼難纏,害我有點小失落,便開始逃避,怕再度遇見他,而在颱風天過後,他也就沒來上課了。

還好和他一同上課的還有位可愛的小女孩,她幫我扳回了我的信心。她是一個很喜歡笑的小朋友,看到她就好像看見自己一樣,笑容能賦予人很大的力量,不好的心情也可能因為一個笑容而獲得紓解。

而這之間更遇到了一個日本的小朋友,他上課時總會傻傻的笑,讓人感到很舒服,後來跟他的媽媽聊天,才知道純也實在是一個很天真的小朋友,他在家裡最喜歡做的是在地上滾過來又滾過去,和其他的小朋友很不一樣,他真的帶給我好多好多的歡樂。

而近來最令我感到開心的是一對雙胞胎姊妹,超活潑的小女孩,創意也很棒,每次看見她們總讓我的心情大好,並且持續一整天。

我好喜歡看到這群小朋友的笑容,他們的笑容為我注入了滿滿的能量,這就是笑容的魔力。

載於發明造物教室夢想季報(2009.08)